首列分類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經濟沒起色,股市卻漲翻天?原因:美國跌倒竟讓全球吃飽

 撰文者:楊少强

總經「強」週報 2020.07.09

摘要

1. 各國股市飆漲,動力有兩個:資金推動,和去美元化。美元資產已偏貴,美國疫情失控,資金湧入中港台等疫情控制較佳之地。

2. 但經濟基本面持續惡化,國際貨幣基金最新預估,全球經濟衰退比4月預測更糟。

3. 股市與經濟走勢背離,一般人應選擇入場時機,勿因「害怕錯過」成最後一隻老鼠。

中港台等股市屢創新高,未入局者該入場嗎?與其追高,不如等機會再一次梭哈。

「股市還是賭場?」《路透》如此形容股市狂熱。經濟每況愈下,近來各國股市卻步步高升,這除了反映「過多現金追逐過少資產」,也是「去美元化」的結果。


近來股市屢創新高,陸股「滬深300指數」,今年7月第一週就上漲14%,A股市值也已突破10兆美元。台股7月7日也創30年新高,香港恆生指數從今年三月中旬低點,至今已上漲20%。


這波股市大漲由何而來?一是新錢。「物以稀為貴」,如今各國貨幣大放水,現金變成最不值錢的東西。為求保值,資金大舉湧入股市。《華爾街日報》就說,這波股市上漲,「主要由流動性推升。」


突破思考慣性,掌握企業逆境突圍的關鍵能力!

二是新人。局外人也跳進來炒股。「我不可能會賠的!」《彭博新聞網》7月8日引述一位中國民眾韓明(音譯)的話。他本是北京一家科技新創公司員工,如今股市火熱,像韓明這樣的散戶有上百萬人被吸引進入股市。


《中國證券報》報導,今年六月國泰君安線上開戶數,比上個月成長逾三成,其中90後開戶比例最高,占30%。如今陸股創造一個新名詞「半日光基」——半天就賣光的股票型基金。若下半年延續此盛況,2020年將是中國近10年來基金賣得最火的一年。


不過這波股市上漲,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去美元化」


美國經濟不樂觀,資金逃到疫情控制好之處

美國疫情擴散,獨立紀念日周末兩天,全美出現12萬宗確診個案。但百業蕭條加選舉將近,聯邦政府不敢再封鎖經濟。意味著大批不願戴口罩的美國民眾將出來逛大街,疫情只怕更惡化。高盛預估,若美國人肯戴口罩,可挽回5%GDP損失。反證美國人不戴口罩,GDP會多損失5%。

美國經濟前景不樂觀,資金開始出逃,疫情控制良好的中港台等地就受青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在7月7日升破7, 創近4個月新高。新台幣匯價7月初也創26個月新高。新興市場資產近來也有不小漲幅,「美元跌倒,全球吃飽」正是如今寫照。


這股「去美元化」浪潮會持續嗎?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今年六月底語出驚人:「美元未來將貶值35%」,這已是阿根廷、土耳其等金融危機時的等級。「美元崩潰論」不脛而走。


羅奇之言能否實現尚待驗證,但各國「去美元化」卻正在發生。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美元占全球官方外匯存底比重,從2000年逾70%,降到今日不到60%。


近十年來國際各種危機,美元資產已被推至歷史高點。衡量美股價位的「席勒本益比」(Shiller PE Ratio),如今逼近30,是史上第二高水準,勝過2008金融海嘯前夕。另一指標「巴菲特指數」(Buffett Inidcator)——以股市市值占該國GDP比例,美股如今也將近150%,創歷史新高,遠勝一般70-80%的平均水準。這些都意味著美股已相對偏貴,不少「居高思危」的資金,都有意往外發展。


同時,其他非美元資產相對穩定,也助長這股趨勢。羅奇指出,人民幣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自2004年12月低點,至今已上升53%。今年六月《經濟學人》報導,雖然近年來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劇烈,但若以人民幣釘住24種一籃子貨幣的廣義匯價來看,自2016年以來,人民幣波動幅度不到2%。


這導致不少非美元資產被外資爆買。光今年7月2日至7日一週,透過「滬港通」、「滬深通」淨流入A股的外資,達人民幣538億元,這是2019全年淨流入的15%。2020年上半年,中國中央結算公司為境外機構託管的債券面額為3190億元,是去年同期2.3倍。


因此這波股市上漲,可說是「貨幣放水」加「去美元化」的雙重結果。不過資產漲跌不只受資金影響,也和經濟基本面有關。若只有資金推升,卻無經濟基本面支持,就如人有兩腳去其一,恐難持久。


無「基」之彈,散戶別當最後入坑的老鼠

今年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預測,全球經濟衰退比4月時預測更嚴重。已開發國家經濟到2021年底的GDP,比2019年第一季還低。國際貨幣基金特別強調:「經濟前景悲觀,與資產價格高漲脫節。」


《金融時報》稱,若企業利潤未相應增加,「股價飆漲可能以眼淚告終。」分析師加特利(Thomas Gatley)7月6日寫道。「利潤成長的前景無法證明股市亢奮合理。」今年第一季中國非金融企業利潤下降51%。即使今年6到12月工業獲利成長10%,2020全年獲利仍將低於2019年水準。


台灣情況也不容樂觀。國際貨幣基金預估,2020年台灣經濟將衰退4%。反映景氣的指標之一——外銷訂單,今年5月和去年同期比幾乎零成長(0.4%),有8成廠商預估,6月外銷訂單不是「持平」就是「減少」。  (結果呢?相反)


歐美情況更糟。美國今年經濟將衰退8%。著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創辦人布洛克(Carson Block)指出,目前美國經濟就像一個空前巨大的火藥庫,「任何一點火花足以讓其瞬間爆炸。」他對目前經濟與股市走勢背離的現象十分憂慮,並表明「我不會上車。」


這種經濟與股市背離的現象,還帶來「脫實向虛」的後遺症。著名烤鴨業者全聚德,2019年投資收益竟比總體利潤還高出23%,意味著本業虧損,但靠投資賺的錢彌補本業綽綽有餘,這種情況下,誰還做本業?


香港《信報》分析,中國工廠倒閉,老闆拿錢炒股。存款利息低,一般人拿錢炒股。政府不准買房,小資族拿錢炒股。如今炒股幾乎成全民運動。《彭博新聞網》7月8日引述一位中國散戶投資者李遼(音譯)的話,他已將房地產賣掉投入股市,「我幾乎把身家全押進去了。」


證諸歷史,缺乏基本面支撐,即使資產飆漲,終要現出原形。網路泡沫時代的「本夢比」,金融海嘯前夕的次貸證券,都是前車之鑑。如今這波股市上漲,若未伴隨經濟復甦,只靠資金浪潮推動,能持續多久也引人關注。


在這種時刻,一般人如何選擇入場時機就更顯重要。曾在瑞銀、高盛等投行任高管的香港金融學者王澤基,在《反轉頭腦投資學》一書中說,古往今來一般人投資股市賠多賺少,主因在於「害怕錯過」(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態:見股市大漲,親友賺到錢,唯恐錯過就入坑,於是當了最後一隻老鼠。


王澤基認為,即使股市大漲,一般人也不宜因為「害怕錯過」就貿然入局,而是要自問:此時入局的風險與報酬如何?例如:若股市有7成機會只能再漲10%,卻有3成機會將大跌20%,這種風險與報酬是否值得? (但利率低。全球熱錢流竄,還跌的了嗎?)


事實上在股市亢奮時,「等待」也不失是好策略。王澤基說,金融危機比人們想像更常出現。進入21世紀以來,幾乎每2、3年就爆發一次危機及股市崩盤。與其冒險追高,不如等待機會。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現金要像人一樣,無時無刻都要『工作』。」王澤基說,若能耐心等待,當機會來臨時,手上現金大舉入股,「回報可以倍數算,平常的蠅頭小利可以拿來比嗎?」或許這才是「富貴險中求」的真義。


責任編輯:林易萱

文章出處: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30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