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是什麼?投資績效如何?要注意哪些風險?
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英文: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 MBS) ,
又可以稱為房貸抵押證券、不動產貸款證券化,它是一種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
資產證券化是指將一組資產的未來應收現金流量,經過包裝並增強信用,透過發行證券的方式於證券市場發售。主要可分為兩大類:1金融資產證券化、 2不動產證券化。
1金融資產證券化
1-1 MBS不動產貸款抵押證券:
1-1-1 CMBS:Commerc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商用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1-1-2 RMBS:Resident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住宅用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1-2 ABS資產擔保證券
1-2-1企業貸款債券證券/擔保貸款憑證CLO
1-2-2抵押債務債券CDO
簡單來說,MBS是一種將不動產貸款當抵押的債券,發行方式是銀行將房貸證券化,
把持有的房貸轉賣給具公信力之擔保機構發行,這些機構再將房貸包裝成證券轉賣給投資人。
MBS依抵押貸款的不動產類型,又可分為CMBS(商用不動產)或RMBS(住宅用不動產):
CMBS:Commerc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商用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RMBS:Resident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住宅用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2不動產證券化
2-1不動產資產管理信託REAT
2-2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是將不動產證券化,
投資概念:像共同基金,結合大眾資金來投資各種不動產收入
投資標的:主要為商業不動產(辦公大樓、購物中心、倉庫、飯店、量販賣場等等)、通訊基地台、機房等等設施
投資目的:希望能獲得不動產租金收入為主,以及資產增值(但非主要)
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了金融海嘯,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Fannie Mae(房利美)與Freddie Mac(房地美)、雷曼兄弟,他們都持有、銷售大量MBS、對MBS提供擔保以及承銷。而這些MBS的債務抵押品質實際上很差,後來也稱為次級房貸(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貸款,也稱為次級抵押貸款)。最終讓許多投資人與銀行購買,最後卻出現大量違約潮,導致雷曼兄弟、房利美和房地美則受政府紓困。
快速重點整理: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
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 MBS)是一種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
MBS是將不動產貸款當抵押債券,透過銀行將房貸證券化,把持有的房貸轉賣給具公信力擔保機構發行(EX:房利美、房地美),這些機構再將房貸包裝成證券轉賣給投資人。
2020年3月受肺炎疫情影響,美國聯準會Fed宣佈無限量買入美債和MBS,救市行動是否有效仍需長期觀察才能下定論。
延伸閱讀:【看電影學經濟】2008年銀行是如何把美國房市問題搞成全球金融海嘯?-《大賣空》(暴雷評論
&操縱欲望和貪婪的工具-MBS、CDO和CDS
資料來源:金融海嘯的序曲 — MBS和房市泡沫
2000年代初期,美國房價快速飆升,首先得歸功於當時政府提供的優惠利率,葛林斯潘數度降息甚至還推出機動利率 — 讓借貸者在前兩年僅需支付相當低的利息,買房變得越來越容易,大量購屋需求自然也推動房價屢創新高。除了上述理由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元凶,也就是眾多衍生性金融商品中OG級的人物 — MBS,MBS的全名是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不動產貸款抵押債),簡單來說就是把房貸證券化後賣給投資者。
舉個例子,ICE今天跟銀行借了一筆房貸,銀行不想等他慢慢還錢,所以跑去找那吾,「欸我這筆房貸十年後可以收回1000萬,我現在賣妳950萬要不要?」那吾覺得很賺,爽快的答應。貪心的那吾四處買了一堆房貸,然後把這些房貸丟在一起變成一個Mortgage pool(房貸池),從裡面東抽一點西抽一點,做成一小塊一小塊的MBS,賣給導師吳亦凡。吳亦凡變成了房貸的實質債權人,Ice未來繳的錢將落入他的手裡。
Ice(借錢者) : 他可能還不起錢,但他還是照借不誤,why?因為美國房市當時不斷上漲,就算他還不起錢最後房子被銀行拍賣,還是足以償還當初貸款金額甚至小賺一筆。
銀行 : 為了避免流動性風險(現金不足)和利率風險(房貸變不值錢),趕快把房貸賣出去變現,同時也消除了違約風險(Ice跑路)。
那吾(MBS發行者) : 把房貸買來然後包裝成債券賣給投資人,獲得可運用的資金並向投資人收取保證費和服務費,一旦房貸違約必須賠償投資人所遭受的損失,背後有政府撐腰。
吳亦凡(投資人):受到MBS高報酬率吸引,認為房市不會倒,就算倒了背後也有政府Carry — 雷曼兄弟就是這樣垮的。
對了,雷曼兄弟是一間投資銀行的名字,你可以把他想成中信兄弟,別跟我以前一樣認為是一對叫雷曼的兄弟毀了華爾街。
至於MBS製作的方法,也是有學問的,簡單跟大家介紹其中兩種常見方法:
(1)Pass through : 最單純的方法,假設今天有ABC三筆貸款,發行者就把他們合起來然後切成100份,每個投資者拿到0.01A+0.01B+0.01C,如果今天A貸款少收100萬回來,每個人都會受到1萬元的損失。每個投資人權益是一樣的,大家平均分攤利益和損失。
(2)CMO : 由於每個人願意承受的風險和投資期限不同,聰明的發行者決定做出不同口味的MBS,通稱Tranches。Tranches就像是一個金字塔,金字塔頂端是最高級的MBS,底端則是最低級的MBS(可以想成垃圾債券),如果今天發生水災(有人房貸倒了),底端的人會先被淹到(遭受損失),而頂端的人則沒事(安穩收取本息)。只有在大水災的時候(一群人房貸倒了),才有可能淹到持有金字塔上層MBS的投資者。底層MBS持有者因為償還順序較後面,為了補償他承擔的風險,享有較高的利率。
回到正題,為甚麼MBS會加速房價上漲呢?因為一群吳亦凡(投資人)覺得MBS報酬率很高,聽起來又潮又skr,於是就一直狂買。那吾(MBS發行者)笑得合不攏嘴,繼續向銀行狂買房貸製造更多的MBS。銀行心想 : 這些垃圾房貸你居然買的那麼開心,好,我就弄更多房貸來給你買,於是各式各樣Underground的朋友就算沒有收入也可以借到錢來買房子,大量熱錢湧入房地產市場,房價就上漲了。
也提到了MBS的兩種製作方式Pass through和CMO。基本上MBS雖然有風險,但仍在控制範圍內,內容以房貸為主也較為單純。CMO在1980年代初期問市,幾年後,他的小老弟正式誕生,也就是
1-2 ABS資產擔保證券- 1-2-2抵押債務債券CDO
前面提到的MBS,CMO,CDS都是衍生性金融商品。MBS和CMO比較單純,只受房貸還款狀況影響,CDO則添加了一些更複雜的標的物,例如公司債、其他CMO或CDO,還有等等會介紹的CDS。假如有人買了一個標的為CMO的CDO,狀況為:
借房貸的人還錢>>買CMO的人拿到錢>>買標的物為CMO的CDO的人才拿得到錢
CDS(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違約交換)。簡單來說,CDS就是設計給房貸授信者(通常是銀行)的一種保險,購買CDS者需要定期繳納保費給出售者,但如果房貸倒了出售者必須賠償所有損失,也就是替別人付積欠房貸。CDS理應是個避險工具,但也可用於投機,大賣空電影裡的主角Burry,就買了一堆CDS,因為他知道房市快要垮了,一旦房貸違約他就可以大賺一筆。
合成CDO(標的為CDS的CDO)這麼可怕呢?因為合成CDO的收益是授信者交的保費,也就是說,你正在當保險公司阿!! 平常風平浪靜時穩穩賺取保費,但一旦出事這筆房貸就交給你扛了。
投行跟信評機構就形成一個共犯結構,向投資人大量銷售這些金玉其外的CDO,但投行自己本身其實也是CDO的大宗購買者,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些炸彈有多危險。貝爾斯登和雷曼就用相當高的槓桿購買了一堆合成CDO,房市起飛時的確也賺了不少錢,但當房貸違約率開始上升,連鎖效應就發生了,所有MBS、CMO、CDO、CDS真正背後的命脈都一樣,就是房貸。當大家還不起房貸時,掛勾房貸的MBS開始變成垃圾,掛勾MBS的CDO也變成垃圾,掛勾CDO的CDO、掛勾雷曼公司債的CDO
次貸風暴相關金融機構的腳色與關係
購屋者> 一般銀行(一般房貸)/貸款機構(次級房貸) >資產證券化機構(EX:兩房+部分貸款公司,發行MBS) >投資銀行(發行/銷售/購買CDO) >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一般銀行(金融機構,發行/購買相關產品EX:CDO、CDS)
2008金融危機期間主要事件的時間軸
2007年8月9日:法國巴黎銀行禁止從其三隻對衝基金撤資,因為該基金沒有流動性,這使得對這些基金的估值成為不可能——這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表明銀行拒絕相互之間進行業務往來;
2007年8月:出於對流動性和信心的擔憂,美聯儲開始將聯邦基金利率從5.25%的峯值下調;
2007年10月9日:道瓊斯工業價格指數創下14,164.53點的收盤新高。成屋銷售本月亦見頂,並開始下滑;
2007年12月12日:美聯儲啟動了定期拍賣機制,向持有次級抵押貸款的銀行提供短期信貸。
2008年2月13日:2008年經濟刺激法案頒佈,其中包括退税;
2008年3月17日:美聯儲為貝爾斯登的壞賬提供擔保,以幫助其被摩根大通收購;
2008年7月30日:《2008年住房和經濟復甦法案》頒佈;
2008年9月7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被聯邦政府接管;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在美聯儲拒絕為其貸款提供擔保後破產,導致道瓊斯指數下跌504點,這是七年來的最大跌幅。同一天,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收購了美林(Merrill Lynch);
2008年9月16日:美聯儲接管AIG。Reserve Primary基金因貨幣市場賬户的大規模撤資;
2008年9月21日: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將自己從投資銀行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以增加美聯儲對它們的保護;
2008年9月26日:華盛頓互惠銀行在一次銀行擠兑後破產;
2008年9月29日:眾議院否決了2008年實施7000億美元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緊急經濟穩定法案。作為迴應,道瓊斯指數下跌777.68點,創下單日最大跌幅;
2008年10月3日:國會通過了《2008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
2008年11月25日: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宣佈;
2008年12月16日: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
2009年1月:三大汽車製造商中的兩家接受了TARP計劃的援助;
2009年2月13日:國會批准了《2009年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這是一項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2009年3月6日:道瓊斯指數跌至6,443.27點的最低水平。
&房利美(Fannie Mae, FNMA-US) 和房地美(Freddie Mac, FMCC-US),兩房。房利美全名是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 (FNMA)。 (本身被認定為政府支持的-資產證券化機構:作為銀行/房貸公司+投資銀行的中介)
兩房雖然掛名“聯邦”,但首先它們都不是政府機構,而是政府贊助企業,是受到聯邦政府支持的私人企業。設立它們的目的就是為美國大多數的住房抵押貸款提供融資 — 他們專門從次級市場上向銀行購買滿足一定條件的的住房抵押貸款,然後將這些貸款打包後發行 MBS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並對這些證券的違約進行擔保。最後兩房會將這些 MBS 賣給投資者,而另外他們也會去為自己的投資組合購買住房抵押貸款和 MBS。
那為什麼純粹的私人企業搞不定這樁生意?因為這裡的流動性要求,及承擔的風險不是任何私人搞得定的,沒有政府的 back-up 這生意幾分鐘要完蛋。不然為什麼除了在美國,我們很難見到這個星球上的其他地方有“30 年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貸款” — 你要不是浮動利率,要也沒有 30 年那麼長 — 因為哪個私人銀行能承受得起長達三分之一個世紀的固定利率?
1992-2007年銀行對激進團體發放8,500億美元的貸款或直接贊助提供支持,同時透過《社區再投資法》向銀行服務欠缺地區發放3.6萬億美元的貸款。。
對銀行而言,以《社區再投資法》提供的貸款,風險遠高於傳統住房抵押貸款,為保持穩定,激進團體(弱勢選民)會跟銀行形成一個聯盟:激進團體(弱勢選民)向國會施壓,希望國家支持的資產證券化機構(房利美、房地美)回購針對目標群體(低收入或是銀行服務不足的地區)的住房抵押貸款,這個作法可以幫助銀行創造流動性。
這些目標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不斷提升,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房地美、房利美不斷降低其認購標準,將住宅抵押貸款的首付比例降至3%(之前是20%)。
2004年開始同意購買大量高風險住宅抵押貸款,包括幾乎沒有收入證明文件的所謂“次優級”貸款(也被稱為騙子貸款或是“低文件”貸款),2008年的住宅貸款裡面幾乎有一半都是高風險貸款。
資料來源:房利美與房地美的功能與破產過程
(一)房利美與房地美的功能簡述
房利美與房地美的正式名稱分別為聯邦國民抵押協會(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FNMA)與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 FHLM),為經美國國會立法,特許成立的房屋貸款機構,其主要任務有二,其一為發行債務證券(debt securities)籌措資本,並用以購買美國房屋貸款債權(向銀行買房貸抵押權),其二為將房貸債權證券化成為房屋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 MBS),並對所發行的 MBS 提供本金或利息的保證。透過上述過程,承做房貸的機構(如商業銀行、儲蓄貸款協會、抵押貸款銀行)因轉售原始房貸債權予兩家機構而可取得充裕的資金,繼而購進兩家機構所發行之債務證券或MBS,毋須自己承擔未經標準化且流動性低的原始房貸債權風險。又因房利美與房地美本身擁有半官方的地位,且所收購的房屋貸款債權為符合規定的合格貸款(conforming loan),其債務乃被外界視為具備隱含性官方保證(implicit government guarantee)的特性,因此所發行的債務憑證與各式MBS頗受美國國內與海外投資者歡迎,經年累月下來,創造可觀的營運規模,且有助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根據美國聯邦住宅企業監督局(Office of Federal Housing Enterprise Office, OFHEO)之資料,今年第 1 季底,房利美與房地美兩家機構的債務餘額為 1.6 兆美元,而所保證的 MBS 餘額為 3.7 兆美元,合計達 5.3 兆美元 (註 3),規模十分龐大。另據美國資金流量統計,今年第 1 季底,機構或政府支持企業所發行的擔保證券(Agency- and GSE-backed Securities)最大持有者,為美國海外的投資者與美國各商業銀行,分別達 1.5 兆與 1 兆美元之鉅。再次為美國家庭部門,達 8,437 億美元。
(二)避險基金的營運模式
雖然房利美與房地美擁有優越的地位,但也因而潛藏不易為外界所知的問題。在美國房地產市場十分興旺時期,兩家機構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半官方地位,及運用當時美國低利率環境,持續發行低利率債務證券借入資金,購入可觀的房貸債權,再將之證券化為 MBS,並提供保證。惟在此過程中,卻忽略了風險的問題,兩家機構的核心資本占其持有或保證的房貸債權不到 2% (註 4),幾等同於高槓桿機構(highly leveraged institutions)。一旦國內利率開始上升,市場情勢反轉,且資產價格不斷下挫,容易遭致可觀的損失,自去年2007第 3 季至今年第 1 季兩家機構持續發生虧損,合計淨損金額達 111 億美元 (註5),因而動搖市場參與者的信心。美國前財政部長史諾(John Snow)在不久前即直指兩家機構此等的營運方式為「避險基金模式」(hedge fund model) (註 6),多年來潛藏了高度的危險性。
(三)審核過程等其他問題
房利美與房地美也有其他的問題。例如,兩家機構雖然係以合格貸款為購入標的,但其審核與評估的過程並非毫無可議之處。兩家機構本應仰賴獨立的專家進行房貸債權評估,以做為是否向房貸機構購入的決策基礎。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經常以承做房貸的房貸機構的評估為準。在美國房地產市場興旺時期,不少房貸機構為了爭取業績,在承攬業務的過程當中,有意忽略應有的審核程序或甚至出現假造相關文件的情事發生。有鑑於此,美國紐約州檢察總長柯謨(Andrew Cuomo)於去年 11 月發出傳票調查該兩家機構。今年 3 月初該兩家機構與檢察總長柯謨及 OFHEO 達成「住宅價值保護與合作協議」 (Home Value Protection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承諾不再購入經由房貸機構或其分支機構評估的房貸債權,並提撥資金建立獨立的房屋評價制度。又如,OFHEO於 2003 年調查發現房利美內部有嚴重的貪腐行為且違反會計準則,最後對房利美罰款的金額高達 4 億美元 (註 7)。兩家機構所具備的隱含性官方保證特性,導致隱含性道德風險,外界過於信任該兩家超大型機構,以致於一直忽視其本身潛伏的問題,在兩年前,即有學者認為房利美與房地美終將發生問題(註 8)。惟另一方面,雖然兩家機構本身的因素難辭其咎,但市場大環境不佳,容易遭到連帶拖累,使其面臨嚴重的問題,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此為下節討論的重點。
四、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的動向
2008美國房屋價格年增率仍持續下滑、次級房貸違約率繼續上升、次級房貸擔保證券指數呈下跌趨勢等,因此短期內次級房貸危機難獲解決,今年美國股市的動向仍將繼續受到該危機的影響。(一)美國房屋價格年增率持續下滑(二)次級房貸違約率繼續上升(三)次級房貸擔保證券(ABX)指數呈下跌趨勢。
&雷曼兄弟 (投資銀行)
出事的為什麼總是投資銀行?在美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倒閉,美林被收購,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購的貝爾斯登,在半年時間內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了。
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氣,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勢頭,投行人的收入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傳統意義上的投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併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近年來,投行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從最初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後來強力介入企業重組、證券期貨市場等。
雷曼栽到了自己的豪賭上: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次貸危機導致其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成為壞賬,是因為它在次貸產品上賭得太多了。除了賭次貸產品,雷曼還賭信貸違約掉期。「信貸違約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簡 稱「CDS」,是一種轉移定息產品信貸風險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額高達8000億美元。
資本市場本就是豪賭,雷曼更是豪賭。資本市場是所謂槓桿融資,也就是有少量自有資金然後成倍借錢。華爾街的平均「槓桿」比例 是14.5倍。
雷曼兄弟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包括MBS和CDO),以及其它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由於次級抵押貸款違約率上升,造成次級債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直線下降。隨著信用風險從次級抵押貸款繼續向外擴展,則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也開始大幅下滑。持有的產品都出現了問題,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政府想救也難了。
&基金公司
2008金融海嘯的贏家:少數基金公司,對沖基金、避險基金、最早發現次貸風險;作空的族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