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息等成了 降息...「金融股」該不該買?這 3 個布局金融股的「目的」幫你做決定!
11月 2015年2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7025
延生閱讀:17 檔受惠美元強勢的「美國派」股
資產配置-金融股還能買嗎?
過去不少推薦金融族群的專家、文章,
多是著墨在升息題材,
但自美國 9 月升息落空後,
期待就一路推遲至 10 月、11 月、12 月
(也不是第一次升息推遲了)
然而,在國內降息、大陸及歐洲持續的 QE 政策下,
投資人沒等到升息,卻等到了降息…
之後就開始有了降息、金融利差縮小的消息,
讓某些投人朋友對於佈局金融產生了猶豫。
團隊近期無論在 FB 私訊、課程中,
也頻頻被問及「金融股還能買嗎?」的問題。
到底金融股現在還應不應該進場呢?
一起來看看...
這問題還是得回到「為何你要佈局金融股?」
布局金融股,主要有這 3 個目的:
一、資產配置
金融股對團隊來說,
是個在股票投資資金中的資產配置之一,
並在「獲利」及「永續經營」相對穩定概念下,
以公股金控為佈局主、民營金控為輔。
目的在於當該產業處於獲利低迷時,
公股金控的保守,使此資產配置可擁有基本的配息收益;
而該產業前景看好時,
民股金控又較具營運彈性與獲利爆發力,
除配息效益會提升外,其股價的價差效益通常更豐。
二、股票股利
為符合「巴塞爾協定」、因應景氣循環帶來的衝擊,
「充實資本」為必須,
這方面就有點像是高資本支出產業一樣。
因此在配息政策中多會有配股,
(一樣適用團隊對配股政策的要求)
而這就是團隊要的!
畢竟金融股在臺股屬於控盤的角色,
(占臺股指數權重不小、股價便宜,套利交易好工具)
因此要大漲大跌並不容易,
公股的價差空間則又更小,
但當基本部位足夠時,
每年配發股票的售出利益,較吸引團隊。
例如持有 100 張第一金,
以配發 0.7 現金股利及 0.65 股票股利,
不計算交易費用與扣抵稅額下,現金股息可收 7 萬元,
另可有 6.5 張的股票,用 18 元售出,
則可有 11.7 萬的收益,
(售股部分被列入報稅所得為 6.5 萬)
收到的總現金就有18.7萬。
三、目前仍屬經濟活動中必要產業
目前經濟活動中,金融業仍存在相當重要的角色,
其角色是否會被取代,短期內團隊認會機率很小。
而影響金融業獲利最大的要屬壞帳的產生,
利率對整體獲利的影響其實沒想像中的嚴重
(這也是團隊在討論金融業時,利率都是最後才帶過)
因此當景氣向下循環時,
風險性資產產生的價值損失,
是投資金融產業時,需要留意的。
最後,除了領股票,
在投資的資產配置中,
依然要維持相當的現金收入,
畢竟日常生活消費仍需要用到現金,
總不能去吃滷肉飯時,
跟老闆說:「一股兆豐金買碗滷肉飯」吧~
所以,回歸到「金融股還能買嗎?」的問題,
如果金融族群本就是投資人資產配置的產業之一,
當然可以繼續買;多的部位甚至可以拿來套現。
但若當初是以「升息」預期為買進目的,
想要賺價差的投資人,
可能就要重新檢視一下目前的經濟環境,
判斷短期升息的可能性,進而做出持股調整。
老話一句,若有做好資金控管中的
源頭控管、單一企業投資金額控管,
在投資標的的篩選上又符合「最低基本條件」,
這個市場的變化再大,
最後都可以在擁有持續性收入下,
進行持股比重調整,享受資產及收益成長的果實。
要不要進場持有金融股,
最終取決於自身的「投資策略」
想 穩穩賺、領股利 的你,金融股就是很好的選擇
可別因為一個事件的出現,
就打亂了自己的投資決策唷!!
資料引用來源:理財寶<如需下架請告知>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424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